永顺:绩效考核助推经济社会发展驶入“快车道”

发布时间:2020年10月30日       来源:湖南日报      阅读:177次

        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特约记者 孟春绒 通讯员 向江

    “凭成绩兑奖励,用绩效选干部。”今年初,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党务工作会议上,永顺县委书记彭军要求,将绩效考核工作作为考量干部的重要标尺,助推干部素质提升,服务县域经济发展。

     近年来,永顺县巧用绩效考核“指挥棒”,大胆创新,对标赶超,激发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谋求发展的动力,也正是这股劲使永顺经济社会发展驶入“快车道”。

以考为鞭斗志强

      在绩效考核工作中,该县大力推行“三考”制度。即上下联动考:由县级考核乡镇和县直单位,乡镇和县直单位考核所属机构,各单位考核干部个人,层层压责任、传压力。突出实绩考:主要针对“工作是否开展、取得了什么成效”来考评,弱化或取消“是否制定方案、建立台账、有影像佐证”等计分。强化日常考:各考核责任单位建立台账,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和服务,以日常工作考核推动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成。

     “三考”制度好不好,“练兵”场上见分晓。无论是机关、企事业单位还是各乡镇,谈起绩效考核的变化,都深有体会。泽家镇党委书记彭忠华坦言:“全员全过程考核,是一把无形的教鞭,干部职工有了危机意识,不用扬鞭自奋蹄,不思进取的少了,工作上相互追赶的多了,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。”

以考为靶信心高

       永顺坚持以绩效考核服务干部成长,助推经济社会发展,不搞一刀切式的“以成败论英雄”,而是反复调研,结合县情细化考核对象分类,将考核对象由去年的三类细化为五类。

     针对新冠疫情的影响,该县重点突出脱贫攻坚、争资上项、招商引资、重点项目、民生实事、信访维稳、党的建设等经济和社会类指标考核,调整绩效考核等次评定比例,将绩效考核单位等次评定比例由原来优秀、良好、合格和不合格3:5:2调整为3:6:1,全面提升了各单位和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,引导各部门和乡镇把主要精力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,实现了全县经济、社会、民生事业发展同频共振。

      截至9月底,全县完成工业投资34000万元,同比增加19%;引进省外境内到位资金10.6341亿元,完成年度任务81.8%;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达82%;顺利实现脱贫摘帽;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.7%,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.01%。

以考为镜干劲足

   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9.7亿元,解决了农产品“卖”难问题;义务教育、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;303个村(社区)综合服务平台全部提供“一门式”办理、“一站式”服务,工作完成率达100%……一组组喜人的数据,像镜子般照出了干部的辛勤付出,更是绩效考核显成效的具体体现。

      “一把尺子量到底”的考核评价,难以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。为破难题,该县采取刚性措施,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、绩效奖金、提拔任用挂钩,着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、干多干少一个样、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,真正让绩效考核成为落实工作的“加油包”。

       永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、绩效办主任雷芬介绍:“通过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,督促广大干部积极主动作为,把责任扛在肩上,把使命放在心里,铆足干劲投身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、平安建设等主战场,善想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干部越来越多。”

          如期实现脱贫摘帽,一大批项目落户永顺,绩效考核在永顺大地催生出五彩斑斓的花朵。

[责编:莫成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