扛牢政治担当 决战脱贫攻坚

发布时间:2020年10月26日       来源:新湖南      阅读:164次

      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陈慧萍

    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科学技术事务中心作为一个在职人员仅有14人的正科级事业单位,勇敢扛起自己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,服从湘西州科技局党组安排,以高度的历史感使命感于2016年入驻花垣县花垣镇朱朝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全村220户905人,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245人。2017年底整村脱贫退出。驻点村先后获得花垣县“文明村”、美丽乡村建设“先进单位”、“优秀党支部”等荣誉称号。湘西州科学技术事务中心先后获得全州驻村扶贫先进工作队、州级文明标兵单位、局系统“优秀党支部”等荣誉称号。

    提高政治站位,优先选派精兵强将。五年来,湘西州科学技术事务中心严格按照州委、州政府关于选派驻村第一支书和工作队员的相关要求,共选派2批5人次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。其中,中心5名在职党员先后选派了4名(3任党支部书记、2名中层骨干培养对象)参与驻村扶贫工作,3名班子成员先后选派2名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,特别是中心一把手在2017年整村脱贫退出和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验收的关键节点亲自驻村,克服单位资金困难,累计投入驻村扶贫工作经费100多万元,为打赢驻点村脱贫攻坚战、决战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提供了坚强的人力、物力和精力保障。

     聚焦民生工程,解决村民急难愁盼。五年来,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,完善了村道改造30多米、农网改造220户、入户路硬化1800多米、产业路整修硬化1500米、安全饮水220户、危房改造87户、村道太阳能路灯126盏、农户庭院太阳能灯230盏等基础设施建设,彻底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,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和安全感;新修村部400多平方米、文化广场800平方米,完善了便民服务中心联网办事、打印复印、政策咨询及文化广场群众舞台、健身器材、篮球、乒乓球、娱乐音响等基层服务阵地建设,将村部打造成真正的便民服务中心,将文化广场打造成村民休闲健身娱乐中心。建立健全驻村工作队、村支两委坐班制度,甘当群众办事的“贴心人”,打通了困绕群众办事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投入资金20多万元,先后在村部文化广场举办道德讲堂、农民丰收节、最美农家评选表彰、文明新村联谊、科技活动周、关爱留守儿童、主题党日等大型活动8场次,参与群众1500余人次,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    注重精准施策,确保脱贫攻坚质量。严格落实“三个一”驻村工作制度。坚持“帮扶一月一走访、问题一月一清零、情况一月一报告”,强化动态管理,做倒立行立改。通过入户走访,先后投入资金20000多元,对贫困户无衣柜、碗柜、床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进行统一购买添置。如本已脱贫退出的石维奎一家3人,因唯一劳力石术吉打工致残,面临返贫风险,工作队及时为其办理残疾证申报低保,并扶持鸡鸭苗发展养殖业,确保退得出稳得住。通过精准施策,组织的温馨、细心让村民的心底亮堂了,涉贫信访逐年下降直至为零,提高了群众满意度;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。27名干部结对帮扶63户贫困户,每年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订“一户一策帮扶年度计划”,累计帮扶资金30多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20年的8000多元,贫困发生率由27%下降到0.41%。为了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积极组织帮扶干部开展消费扶贫,购买贫困户大米、鸡鸭羊、花生、黄豆、蜂蜜等农副产品,累计金额达24620元;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。驻村工作队主动担当党建引领的“举旗人”,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和主题党日常规化,培养党员后备干部3名。深入开展“互助五兴”党建引领活动,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,带动文明新村建设和贫困户脱贫致富,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、号召力和凝聚力。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,由空白稳定增长至年收入10万元以上。通过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村公益岗位5个,解决存在返贫风险的贫困户收入问题。

    突出科技扶贫,推进特色产业建设。充分发挥科技部门资源优势,项目支持、专家指导、技术培训、示范带动等多措并举,将驻点村由产业空白村建设成为特色产业示范村。五年来,累计立项支持“百合规范高效技术示范推广”“猪生态养殖技术示范”“稻鳖稻花鱼养殖技术示范”等科技计划项目7项84万元,发展百合、葛根、猕猴桃等特色种植业800多亩,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3个,建立利益联结机制,带动63户贫困户人均增收1200多元。采取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方式,先后组织村支两委、致富带头人120多人次到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、湖南杂交水稻中心、省农科院、省林科院、古丈、保靖、龙山县等察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、红薯栽培加工技术、羊肚菌种植技术、中药材种植技术等,组织致富带头人到湖南农大、湘西职院、岳阳职院等进修学习5人次;先后聘请湖南农大、省州农科院、湘西职院、州农业农村局的20多名专家深入驻点村实地开展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300多人次,满足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技术需求,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。

[责编:王柯沣]